天天快报!“福兴”因何与宗泽并称?
2023-07-05 14:57:47 北京晚报

宗泽心期河速渡,

福兴身殉国垂亡。

易名真荷如天度,


【资料图】

偏为殷顽特表彰。

这是清代名诗人赵翼《题〈鹤归来〉戏本其三》一诗中的最后四句。明末名臣瞿式耜守桂林,城破殉难,族孙瞿颉以此为题,写成剧本《鹤归来》。瞿式耜反清,乾隆皇帝悯其忠,赐谥忠宣。诗的后两句便写了这件事。周灭商(又称殷)后,商朝遗民曾造反,这些人得“殷顽”恶名。赵翼这么写,以凸显乾隆的英明。

较有趣的是前两句,将“宗泽”与“福兴”并称。

宗泽是北宋名将、民族英雄,“靖康之变”后,金兵占领开封,待金兵退去,宗泽独守危城,明代杨士奇称赞他:“孤忠大节,所谓皦然可与日月争光者……盖天下后世所共仰慕而悼惜之者也。”

知福兴的人则不多。史料多称他为完颜承晖,他原名福兴,也写作复兴,是金朝宗室大臣,他的爷爷完颜昂是完颜阿骨打的幼弟,后被封为郓王。完颜承晖少年好学,“博通群书”“淹贯经史”,比他大20多岁的名相完颜守贞“素敬之,与之忘年交”。

完颜承晖出仕后,清廉正直,号为能臣。在蒙古灭金的危急时刻,金宣宗留他守中都,明知必死,他却坦然接受。因同伴投降,中都无法支撑,完颜承晖服毒自杀。在金末殉节的84名将领中(据学者姜锦湖统计),他是品级最高者之一。

后人对完颜承晖颇敬重,《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人赵秉文编写)中录其神道碑文,碑无存。虽遗迹尽毁,无处凭吊,但完颜承晖的精神将长留人间、与日月同辉。

因贴身服侍皇帝上位

完颜承晖逝于1215年,生年不详。

金章宗时期的泰和通宝

大定初年(1161年),完颜承晖的父亲完颜郑家率水师,随金海陵王伐南宋,兵败投水而死,年仅41岁。完颜承晖袭父亲的益都尹之职(挂名给待遇,但不实任),成了谋克(每谋克一般辖300户)。

完颜郑家未带完颜承晖远征,与“所用将兵者,皆其宗室子弟为多”的传统不合,推断完颜承晖此时应只有几岁,生在1155年后。

大定十五年(1175年),完颜承晖任“符宝祇侯”,负责收藏御用印章、金银令牌等。祇侯多由宗室子弟担任,即“袒免(指五服之内的近亲)以上亲愿承应已试合格而无阙收补者及一品官子”,也就是说,在袒免以上皇亲和一品官子弟中选任。

祇侯近杂役,照顾皇帝衣食起居,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管理制度,近于元代“大根脚”。因贴身服侍君主,往往委以重任。任祇侯者,一般小于20岁。

《金史》称:“(金朝官员)入仕之途尚多,而所定之时不一。”据学者孙佳统计,金朝路官(地方高级官员)中,1.97%出自荫补,外戚占10.21%,亲贵子弟占15.43%,世袭占5.34%,加起来远超科举出身的23.9%,亦超军功出身的12.65%。亲贵子弟给皇帝当祇侯,即为捷径。

完颜承晖不久便升为“笔砚局直长”(正八品),“笔砚局”掌御用笔砚台,并管理为皇帝制作相关文具的“笔砚户”。继而,又在近侍局任职,掌管侍从、敕令和进奏贴,不久又在中都警巡右院当警巡使,当时中都分左右两个警巡院,只管民事。

金章宗玩命提拔他

金章宗一上位,便将完颜承晖升为近侍局使,已是正五品。

一夜,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想见金章宗,金章宗答应了,让打开宫门,完颜承晖却不同意,表示:“吾也蓝在先帝时曾获罪,(您)不宜召见他。”金章宗从谏如流,说:“善。”不久,便提拔完颜承晖当兵部侍郎(正四品),兼右补阙。

1198年,金章宗“置九路提刑司”,完颜承晖再受重用,他亦不负使命,所管辖的地区“豪滑屏息”,他又被提拔为节度使,从三品官。

为什么金章宗这么喜欢完颜承晖?

因金章宗尚儒,开“明昌之治”,金朝发展达到顶峰,问题亦随之出现:抑制贵族势力太过,致地方实力坐大,而后者的代言人是儒生。儒生强调与民休息、善治、减负,无视国家能力下降。金章宗时,曾鹰扬天下的猛安谋克已不堪一战,而蒙古大军战力日增,已成心腹大患。

儒生只看地方利益,不关注战略威胁,而贵族伴生于皇族,为共同利益,更具整体意识。但贵族难驾驭,往往威胁皇权,据《三朝北盟会编》:“(金朝)宗室皆谓之郎君。事无大小,必以郎君总之。虽卿相,尽拜于马前,郎君不为礼,役使如奴隶。”

完颜承晖出身贵族,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他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室内经常挂着司马光、苏轼的画像,他说:“我以司马光为师,而以苏轼为友。”这和金朝的主流价值观颇契合。

金朝文人多崇拜司马光、苏轼,很少关注王安石,北宋灭亡后,几乎无金朝文人将败因归到“王安石变法”,甚至涉及此话题的人都不多。

货币危机拿不出解决方案

无视“王安石变法”,可能是金朝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原因。

随着金朝疆域扩大,经济日渐繁荣,金朝也出现了北宋时遇到的瓶颈——落后的管理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不匹配,迅猛扩张的市场呼吁更精细、更专业的管理,统治者却拿不出好办法,导致官民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日增。

比如市场经济发展,再度出现货币不足的老问题。

中国缺乏贵金属,汉代强制民间用丝绸等替代货币,唐代则几次灭佛,砸铜像以铸铜钱,乃至禁止民间拥有过多铜镜,还曾规定,大额贸易必须用一部分丝绸当货币。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

一方面,丝绸等易携带,却难找零,质量也难统一。

另一方面,监管难,易生腐败。汉武帝为与匈奴作战,甚至规定用鹿皮充货币,榨取民间财富,却无人能约束,直到陷入困境。

面对货币匮乏,金朝的解决方案是大量印纸币,暂时缓解了问题,可钞法屡变,又人为制造出许多困难,且印刷量无节制,造成通胀。

货币不足,会带来“物轻钱重”,农民交税时无铜钱,只能忍受奸商盘剥,损失或至1倍。可钞法不合理,个体损失远超1倍。完颜承晖也意识到问题,他建议限制钞法,并批评说:“货聚于上,怨结于下。”可他也拿不出解决方案,金章宗只能“不报”。

不论是完颜承晖,还是金章宗,都没意识到,他们正遭遇“古今之变”,需从管理方法入手,做根本变革。相反,他们都坚信,只要充分总结金朝开国时的成功经验,强化行政手段,就可解决金朝面临的危机。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问题

金章宗急需勇于任事、铁面无私的能臣,完颜承晖人格甚高、做事认真,双方一拍即合,却是一个低质量组合。

完颜承晖在中都任职时,宦官李新喜肆意妄为,竟要借官妓歌女,完颜承晖严词拒绝,金章宗听说后,立刻点赞。金章宗元妃的哥哥李仁惠受贿,帮土豪争水利,他向完颜承晖请托,完颜承晖却没给他面子,依法杖责了土豪。

完颜承晖主政山东时,山东强盗多藏在泰山的岩洞中,上级官员提议,把泰山上的树都砍光,或放火烧山,“则盗贼无所隐矣”。完颜承晖反驳说:“泰山是五岳之首,被称为岱宗,过去皇帝要在此祭祀,接受天命,现在不这么做了,也不能把它变成焦土。天下的山这么多,难道都要砍成秃山?”

金朝末年,政府为补偿猛安谋克(类似于军户,都是女真人),强制推行“括地之议”,以致山东“民之茔墓井灶,悉为军有,怨嗟争讼,至今未绝”。完颜承晖认为,不解决根本问题,强盗是抓不完的,应重点在“止盗”,一味用强,只能“诲盗”。

完颜承晖是一位爱民、敢仗义执言、能正确使用权力的好官,可除了修修补补,他并没太多作为。在蒙古大军的威胁下,金朝却突然“战略消失”,君臣只会讨论、毫无执行,到后来,连讨论都懒得讨论了,放任危机一步步靠近。

1213年初,完颜承晖率军驻扎在沧州,年底被调到中都去当宰相,没想到,蒙古大军在当年十一月攻破沧州,“(完颜承晖的)妻子皆死于战火”,而金宣宗却交给他一个尴尬的使命:向成吉思汗请和。

死守中都不是好办法

史家多将金宣宗描写成一味退让的胆小鬼,揆诸事实,中都已在蒙古大军直接攻击范围内,势难持久。1214年3月,蒙古大军会师于金中都北,经完颜承晖斡旋,成吉思汗接受和约:金朝献童男女各500,绣衣30件,御马3000匹,大量金银珠宝,并将卫绍王的女儿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

据说成吉思汗退兵时,金兵想伏击,金宣宗表示:“南北讲和,不许擅自出兵。”不顾百官苦劝,计划向南(汴京)迁都。这些记载有刻意抹黑的成分。

名臣徒单镒反对迁都:“以宗庙、社稷之重,与国家死守,立于百战之间,得胜势则因机兴复,否则固守京都,转输于中原,使远近犹知我为雄强之国。”但完颜承晖很可能支持迁都。

一是中都仰赖乣(一般注音如纠,但有多种说法,释意亦不同,学界尚无共识)军,由奚、萌骨(蒙古)、唐古、乌鲁古等民族组成,多次叛乱,已有人提醒“乣军不可信,恐生乱”,中都已不安全。

二是死守中都不成,金朝将灭亡,代价太大。

金宣宗表示:“燕京乏粮,不能应办,今暂往南京(指汴梁),俟一二年间粮储丰足,复归未晚也。”他留太子完颜守忠守城,完颜承晖和名将抹然尽忠辅佐,不久又把太子叫回南京,致人心顿失。

成吉思汗得知金宣宗南逃,大怒,此时乣军果然哗变,与蒙古大军一起,包围了中都,成吉思汗见中都城池坚固,为避伤亡,围而不打,静待粮绝。

完颜承晖给金宣宗写密信,表示中都一丢,华北皆失,金朝将不复存在,希望迅速派来援军,并送来粮食。

北京城不应忘记他

完颜承晖如何保证机密?据《啸红笔记》载:“用矾及胶以铁钉共煮,用其写白纸上,视之无迹,以墨涂纸背,则其字现。”据史料,金宣宗收到信了,派李英带万人送粮,遭蒙古军截击,全军覆没。

1215年正月,通州守将蒲察七斤投降,抹然尽忠准备逃走。完颜承晖找到抹然尽忠的心腹完颜师姑,说:“我以为抹然尽忠懂军事,把军权交给他,本想和他一起以死报效国家,可他却准备逃走,你知道他何时逃吗?”

完颜师姑说,行李都准备好了,今晚就走。

完颜承晖大怒,立斩完颜师姑,与赵思文喝了人生最后一顿酒,表示:“事势如此,吾何面目以见主上?惟有一死,以报社稷。”并手书对时局的看法,托师安石带给金宣宗。写到最后,他把“承晖”两字写反了,说:“神志昏聩了么?错成这样。”坦然仰药而死。

中都陷落后,遭蒙古大军焚毁,据说自杀的金朝妇女达6万人。

在《完颜承晖神道碑》上,称赞他:“临大节而不可夺,不济则继之一死,古之所谓大臣欤?”

在民间,人们用另一种方式纪念完颜承晖:在甘肃泾川县完颜村,完颜后人家藏祭祀用的祖先像,绘于明代,毁于上世纪60年代,后据照片重绘,在它的上面,完颜承晖赫然被标为金朝第11位皇帝,居全图正中。敬重之意,拳拳可见。

人性中的美好是共通的,礼赞仁人志士,崇敬伟大人格,不以时间、立场、民族等因素改变。完颜承晖死在中都,如能给他留一尊纪念物,对弘扬正能量,或有帮助。

流程编辑:u032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