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白山羊——“国”字号品牌背后的“钢”“铁”“硬”
2023-07-07 17:45:53 人民网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走的是山坡路……在安徽萧县,一曲民谣形象说出白山羊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健壮的肌体。


(资料图)

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下生长的萧县白山羊肉质如何呢?

郑州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对萧县白山羊给出这样的评价:

安徽萧县白山羊在萧县独特的生产环境下,其肌肉深红色,脂肪白色,有光泽,肌肉纤维细,富有弹性,切面有大理石花纹,煮食肉汤澄清透明,富有香味和鲜味,肉质软嫩多汁,口感鲜美膻味淡的感官特征。

因其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口感鲜美,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萧县白山羊入编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钢”数据撑起白山羊高“身价”

郑州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监测数据表明:萧县羊肉必需氨基酸总量测定值为7140mg/100g,相较于标准参照值6810mg/100g高了4.8%。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测定值为4630mg/100g,相较于标准参照值3440mg/100g高了34.6%。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测定值为64.4%,也比标准参照值52.6%高上不少。而微量元素锌测定值为3.76mg/100g,相较于标准参照值2.18mg/100g更是高了72.5%,特别是鲜味氨基酸高于参考值34.6%,这是萧县羊肉好吃的主要原因,也是萧县白山羊高“身价”的“钢”数字支撑。

在萧县农业农村局可以了解到萧县白山羊养殖规模、产业分布和经济效益:现存栏白山羊56.8万只,年出栏103多万只,产值17亿元左右。现有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羊场152家,占全县年出栏量的30%,同时遍布各乡镇的小养殖户有1.8万家。在销售上,主要采取订单销售、网上销售两种形式,产品在满足萧县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大都销往长三角地区。

“铁”措施发展白山羊大产业

政策引导,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萧县印发了《萧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关于印发萧县白山羊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县域东、南、西、北的丁里镇、官桥镇、大屯镇和刘套镇,遴选了4家规模养羊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奖补资金827949元,取得了明显的带动效益。开展了肉牛羊增量提质行动,鼓励增加基础母羊和配套青贮池、饲料加工、运输、布料等基础设施,发挥农作物秸秆丰富优势,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入。

服务到位,筑牢产业发展保障。强化技术服务,县级技术人员包乡、乡技术人员包场到户,开展肉羊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推动养殖场自动化、机械化利用,推广低成本饲养技术、羔羊培育技术、肉羊快速育肥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把肉用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纳入年度主推技术。强化疫病防控,定期开展“大清洗、大消毒”活动,强制免疫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对布氏杆菌病实施净化。

重视品牌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养殖场户标准化示范创建,近年来,先后创建2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标准化示范场。入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推动屠宰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鼓励本地企业或引进国内外知名肉羊加工企业,创建一家标准化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配套冷藏加工设施。利用生物和物理现代保鲜技术,分割、分级、分类产品包装,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向“运肉”转变,让萧县白山羊生、熟羊肉产品的冰鲜远程上市。

“硬”办法擦亮白山羊名品牌

安徽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已连续举办20多年,节日期间日均消耗白山羊5000多只,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年来,萧县为全方位擦亮白山羊特色文化品牌,成立专业策划组织,精心谋划,精心组织,最大程度地提高“萧县羊肉”和“萧县羊肉汤”品牌效应,发挥萧县白山羊这一萧县特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山羊肉品牌建设,建立完善品牌管理和评价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商标注册,加强山羊肉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品牌营销推介,积极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等平台,加强与电商、商超等主体合作,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提升该县羊肉和羊肉汤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拓展市场营销。巧妙借助“伏羊文化节”“葡萄文化节”“皇藏峪桃花节”等文化活动,引导产业联合体设置萧县羊肉餐饮业窗口,打响萧县肉羊及羊肉系列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肉羊产业化发展水平。积极依托“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工程、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名片,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全域旅游,计划打造特色“美食村”2个、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120个,培育旅游风景道1条,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做优做强以萧县羊肉为主的餐饮业。目前,该县以羊为食材的菜品达40多个,萧县羊肉已成为一个品牌,远销全国各地。(侯显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