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由于具有独特的金属或半导体导电性、优秀的力学性能、机械强度、吸附能力、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和宽带电磁波吸收等性能,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能源存储与转化、催化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21年我国碳纳米管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1412.6吨和2570.9吨,未来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碳纳米管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碳纳米管(CNT)为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碳纳米管在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方面具备优异表现,是具备多领域应用潜能的新型材料。目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包含化学气相沉积法、激光蒸发法、石墨电弧法、水热法。但由于后三者都存在成本高、工业化生产困难的缺点,碳纳米管生产企业更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资料图)
碳纳米管可以制成透明导电膜,取代ITO(氧化铟锡)作为触摸屏材料。发改委等部门在《关于扩大战略性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高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大尺寸硅片、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提升稀土、钒钛、钨钼、锂、铷铯、石墨等特色资源在开采、冶炼、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在光电子、航空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碳纳米管(CNT)行业内主要企业为OCSiAl, Unidym, Nanocyl, Cnano, SouthWest NanoTechnologies, Canatu, Nanointegris, Toray, Shenzhen Nanotech Port Co Ltd, Foxconn, Hanao Co, Ltd。2022年前三大厂商(CR3)约占 %的市场份额。
碳纳米管由于其制备工艺难度较大,尤其是批量制备形貌、结构稳定的碳纳米管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同时,导电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下游客户对其产品质量、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国内能够批量生产碳纳米管导电剂的企业较少,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包括深圳市三顺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惠州集越纳米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东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百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纳米港有限公司等企业。
2023年中国碳纳米管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碳纳米管领域申请专利较多的公司,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该领域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将带动公司作为专利权人的专利格局的不断演化,并成为这种新兴材料与纳米科技更迭的推动力。注重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助力于新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我国碳纳米管产业起步和国外基本一致,不存在国外先发优势,国内碳纳米管产业,历经了从20多年前的只能实验室合成,价格50-200美元/克,到目前可以百吨级生产,一吨的价格人民币十万到几十万,其成本下降了近四个数量级,成功进入工业品市场,是不多的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
国内的碳纳米管企业也在此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有三顺纳米、天奈科技和德方纳米3家碳纳米管企业上市。新能源汽车普及、5G换机潮和锂电池导电剂国产化将拉动碳纳米管行业高速增长。碳纳米管是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其大规模商业应用需求最主要来自锂电池和导电塑料领域,其中来自锂电池的需求超过80%。工业化生产碳纳米管常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
碳纳米管产业化应用的进程加快,使得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越发重要。事实上,由于Hyperion公司在导电塑料领域的专利提前布局,阻碍了国际大公司在许多领域的研发,碳纳米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在相机套筒等少数场合获得应用。受益于动力电池快充等性能升级需求,带动整个锂电材料体系的升级要求,例如高镍、三元和硅碳负极的普及使用,未来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新型导电剂性价比和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碳纳米管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碳纳米管行业的供需状况、碳纳米管发展现状、碳纳米管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碳纳米管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碳纳米管行业的发展建议、碳纳米管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碳纳米管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